查看原文
其他

文化中国行·长江之歌 | 吹过山野的风,黄梅戏带来“泥土香”

安徽日报
2024-12-25


“一座黄梅城,

满城戏中人;

一曲黄梅调,

谁人不知是安庆。”
乘车行驶在安庆,街巷里隐隐传来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黄梅歌,悠扬婉转,沁人心脾。
安庆,被誉为一座“有戏”的城市。这里流传着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《孔雀东南飞》,这里孕育了“石牌”“枞阳”古调,这里走出了徽班众多名伶……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,就是在这片肥沃的戏曲文化土壤中兴起成长,最终唱响大江南北,享誉五湖四海。
安庆,供给着黄梅戏的有机养料;黄梅戏,滋养着安庆的文化气质。

坐落于安庆市菱湖公园的黄梅阁,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长眠之地。

黄梅戏脉,源远流长

“架上累累悬瓜果,

风吹稻海荡金波。

夜静尤闻人笑语,

到底人间欢乐多……”
初冬的午后,怀宁县石牌老街上顾客不多,这是街坊四邻颇为闲适的时光。汪娟迪、邱玉琴等姐妹相约聚在一起,一套音响,两个话筒,自娱自乐唱起黄梅戏《牛郎织女》的经典唱段。
街道为戏台,街坊是观众。“在石牌镇,‘出门三五里,处处黄梅声’。戏迷群众,‘立地成台,张口戏来’。”石牌镇文化站站长汪传龙如此形容当地的黄梅戏生态。
“梨园佳子弟,无石不成班。”石牌镇,徽戏班社的摇篮,有“梨园之根”的美誉。名满天下的黄梅戏,与石牌也颇有渊源,人们熟知的《天仙配》《罗帕记》《珍珠塔》等30多部剧目,俱从青阳腔或徽戏移植而来。

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展示着丰富的黄梅戏资料。

追溯黄梅戏脉,安庆博物馆是不可不去的一站。这座博物馆更以“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”闻名,是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一家“国字号”黄梅戏专题博物馆。
一张张老照片,一件件旧物件,诉说着黄梅戏的光荣与梦想。从蔡仲贤、胡普伢茹苦开山,到严凤英、王少舫矗起大梁,再到一大批艺术家继往开来,才有今日黄梅戏繁荣兴盛、群星璀璨。
“黄梅之花,根植于沃土,茁壮于乡野,无华庭之绚烂,有泥土之馨香。”安庆博物馆讲解员主管焦艳介绍,如今,黄梅戏在全国戏曲百花园中更加光彩夺目。自第一届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评选以来,已有17位黄梅戏演员摘取18朵“梅花”,其中韩再芬为黄梅戏界夺得唯一一朵“二度梅”。

黄梅戏韵,香沁名城

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

让他三尺又何妨。

长城万里今犹在,

不见当年秦始皇……”
在今年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节上,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新创黄梅戏《六尺巷·宽》,把脍炙人口的桐城六尺巷故事搬上舞台,演绎讲求礼让、以和为贵的美德,从历史宝藏中探寻化解矛盾、和谐邻里的智慧。
在韩再芬看来,安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。讲述“两弹元勋”科技报国故事的《邓稼先》,记录脱贫攻坚进程的《鸭儿嫂》,挖掘和谐礼让佳话的《六尺巷·宽》,近年来,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从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中开掘源头活水,打造了一部部广受好评的精品力作。
“安庆的红色文化同样璀璨夺目。我们正在创作一部红色主题黄梅戏《青春年代》,讲述革命先烈陈延年、陈乔年的故事。”韩再芬介绍,在这部新剧中,剧院年轻演员全部上场、磨砺经验,资深演员则为他们保驾护航。

2024年9月22日,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开幕,小演员们表演《女驸马》。

一手创排新剧,一手培养人才。近年来,安庆聚焦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“戏曲名城”,大力推动黄梅戏“唱起来”。黄梅戏《不朽的骄杨》,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“百年百部”创作计划;吴美莲获得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;夏园园收获“白玉兰戏剧奖”……安庆的黄梅戏舞台,一片欣欣向荣气象。
三年一大节,每年一小周。安庆搭建起“国字号”的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和“特色号”的安庆“十一”黄梅戏展演周两大演出活动平台。尤其是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,32年来,全国36个黄梅戏表演团体3000多名演职人员前来赴会,成功打造“黄梅艺术的盛会、人民群众的节日”。安庆,为名家新秀们搭建起同台竞技的“戏码头”,更成为黄梅戏新编剧目鸣锣开演的首发地。

黄梅为媒,文化走亲

“郎对花姐对花,

一对对到田埂下。

丢下一粒籽,

发了一颗芽……”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安庆熙熙攘攘的人民路上,黄梅戏会馆迎来天南海北的客人。黄梅小戏《打猪草》拉开演出的序幕,宛若乡间吹来的一股清风,带来田埂上泥土的芳香。一杯清茶,安坐半晌,听那《打豆腐》的诙谐,感受《天仙配》的悲欢,赞叹《女驸马》的智慧,且娱身心,兼养精神。
白天看景,晚上看戏。到访宜城,要驻足瞭望浩瀚长江的壮阔激流,要竖耳倾听振风塔的清脆风铃,要信步感受倒扒狮街的热闹商号,更要给自己留足时光,用心品味一段黄梅雅韵。大剧院荟萃精品大戏,小剧场常演经典小戏,氤氲戏韵,满城飘香。黄梅戏,已成为安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。

2024年7月,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走进湖南长沙开展“文化走亲”。

八方戏迷走进来,婉转黄梅走出去。临近年底,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愈发忙碌起来,刚刚完成北京演出季,又要准备香港文化交流,接下来还要备战合肥演出季。
“虽然黄梅戏具有地域特色,但是早已走向全国。尤其是长江流域人文相亲,黄梅戏拥有大量的戏迷,不断开展频繁的互动。今年,我们先后到江西九江和湖南长沙开展‘文化走亲’,把看家戏带过去,受到戏迷热烈的欢迎。”韩再芬说,剧院每年大戏小戏演出400多场,坚守舞台始终是剧院的核心。“无论黄梅戏走多远,我们都要守住自己的根本。”

来源:安徽日报客户端

记者:张理想 李季 陈成

编辑:王嵌

推荐阅读


沪苏浙皖联合印发,“包邮区”升级!
防止专家“任性评标”!安徽全周期管理专家库

安徽人专享福利再升级!黄山市又有4大景区加入免票行列

安徽23门课程入选!教育部最新名单公布→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安徽日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